close

蓋了一堆蚊子館真得很浪費資源 
若地方真的想蓋館
怎麼不去擴充 或好好蓋一棟好的地方圖書館 
有經費就多買書
例如也想推動客家文化或原住民文化
就多設立一個專門的客家文化類或原民類的圖書區
或許旁邊也可順便展些物品就好
單純的展覽館
真的沒有那麼容易經營

圖書館最實在,對於偏遠地方的幫助也最大
(教育是最好的投資)
我認為這樣就不至於變成蚊子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50個地方文物館 蓋完後沒人管

【聯合報/記者紀文禮、王紀青、戴永華/連線報導】 2007.02.11 03:28 am



南市運河博物館被樹擋住,應設明顯標示。
記者柯佩君/攝影



位於高雄縣桃源鄉的原住民文物館,因無經費陳列文物,館內空盪盪。
記者阮正霖/攝影

◎前言:為保存地方文物,全台各縣市興建各式各樣文物館,其中固然有經營出特色的,但為數不少的文物館因營運不善,虛擲公帑,閒置荒廢。本報今起以系列報導(共三天),從各面向探討問題,找出因應對策,希望地方文物館走出新方向。

●落實本土意識,地方政府近十年在各地蓋了一百卅六個地方文物館,若連同行政院文建會補助輔導的在內,全台將近有二兩百五十個文物館,投資超過八十億;這些定位「保存地方特色」的館舍,疲態畢露,有的一關館就是八年。

耗資上億 形同廢墟

各地公立文物館以台南縣十六個最多,南投、高雄、苗栗、台中等地都超過十個,但不論是原住民、客家或何種名目的文物館,均因政治、選舉、經營理念等因素,陷入「乏力營運」窘境,花費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文物館被譏為「廢墟」。

台南市熱蘭遮城博物館十多年未更新展品,門可羅雀;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鯤瀛藝廊八十三年啟用後,只維持了三、四年,閒置迄今。台南市民政局民族事業課代理課長楊雅苓說,地方客家文物館「十四間有十間閒置」。

爭相興建 只為選票

「台灣為什麼有很多『蚊子館』,這與台灣的政治生態和文化生態息息相關」,高雄縣文史工作者蔣耀賢一語道破,地方首長、民意代表以爭取經費來比誰行、誰罩得住,「誰拿到經費就誰贏」,硬體建設完成後,大家都撒手不管;中央握有經費,選票永遠是考量。

高雄縣文化局局長吳旭峰無奈地說,中央政府的盲點是,一個文化政策出來後,看到的只是經費,卻忽略文化是有地方差異性。

蘭陽博物館組長林正芳這麼比喻:「地方文物館興建容易,往往鄉鎮市公所一大口咬下去,才知道消化不了。」絕大多數鄉鎮市公所缺乏經營文物館的經驗、人力與經費,「生了無法養」,讓地方文物館成了燙手山芋。

像宜蘭縣兩個山地鄉總人口加起來不到一萬人,省府時代卻補助大同、南澳兩個山地鄉各興建一座泰雅文物館;大同館從籌建到開館,花了十年時間,南澳館今年才勉強開放。

人有我無 搶建再說

文建會副主委、前台灣工藝研究所長洪慶峰認為,許多原住民、客家文物館,都是在「別人有,我也要有」觀念下興建,沒有永續經營的規劃與配套,只要拿到建館的工程費,大張其鼓先蓋再說;空盪盪的文物館連在地人都不愛去,外地人怎會有興趣。

一直用心耕耘地方文化的高雄縣長楊秋興說,政府要建文化館或藝術文化中心時,應先評估、了解需求性,而非各地勢力競逐後的結果。

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副教授曾梓峰指出,文物館明明是地方生活空間、經驗的展現,如今卻行政化,「長官想看歌仔戲,地方文化館就老演歌仔戲」,如此一來,與地方生活脈絡切斷,「地方文物館要活化,就是去行政化」。

【2007/02/11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