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名運動??
我不懂也不想懂政治
純粹從商業考量
一個品牌的建立成本其實比想像的高
中華郵政、中船、中鋼、中油....這些單位當然可以改名
只可惜我不是相關產業
若例如我有連鎖的加油站
我一定馬上去登記改名為"中國石油"
這不是政治,是品牌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聞網外》更名效率高 趣事多
【經濟日報/記者 黃秀義】 2007.02.11 03:29 am
行政院推動公營事業正名衝衝衝,效率果然快快快。中華郵政董事會在前(9)日晚間通過公司更名議案後,負責公司登記的經濟部立即配合,連夜完成中華郵政公司更名為「臺灣郵政」的相關作業,效率一流。
根據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查詢網站,打入「郵政」兩字,只會出現「臺灣郵政」這一家公司,這家91年12月31日成立的公司,「前身」就是中華郵政公司。看看「最後異動日期」這一欄,日期正是96年2月9日,就在這一天「中華郵政公司」走入歷史,從這個查詢網站消失。
一般公司要申請成立或更名登記時,必須經過一番「市調」,來排除同名、相似名等。「臺灣郵政」公司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完成公司更名登記作業,顯然事前已做過這項調查和程序。
再看看中國石油、中國造船公司的公司名。其中,「臺灣石油公司」在93年時,被桃園一家業者登記走,負責人是李元騰;資本額高達260億元的中油公司,卻被一家資本額100萬元的小公司卡住了,只能改為「台灣中油公司」。
至於「台灣造船公司」早在57年時就被登記,公司資本額約10億元。其中的一位董事長顏惠忠是基隆望族顏家的成員。不過,這家公司在67年時已解散。中船更名為「台灣國際造船公司」,特別加了「國際」兩字來避開。
另外,如果在這個公司登記資料查證網站打入「中國」兩字,會查到1,312筆;「中華」的話,則有1,307筆,兩者相當。這表示,台灣地區各有約1,300多家的公司名稱,以「中國」或「中華」為名。
至於以「台灣」為名的公司,遠遠超過此數,網站會呈現「您輸入的查詢條件符合筆數過多,請縮小查詢範圍重新查詢」等字眼。
【2007/02/11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