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的偉大
在於執政者(或業主)與優秀的設計團隊共同努力
(當然要談民眾參與,民眾也得納入)
確實需要點足夠的魄力與膽識
我們必須承認大部分的業主對於設計提案
並不是完全瞭解
真正的圖像在完成前
只存在於設計團隊的腦袋中
模型或透視圖其實也是輔助
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呈現
因此
對於設計師團隊的信任便很重要
我們出手的設計案
都是我認為預算和效果的最佳解
不管能不能承接設計規劃
其實還是很有信心
近來最可惜的便是女院圖書館案
因為不瞭解而未被採納
相當可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杜拜 沙漠中的夢想之城
兩年前台灣賣的世界地圖上,還找不到「杜拜」兩字;
但今天全球超過23兆熱錢,已流進「新紐約」的機會之城。
因為堅信「當第2名會餓死」,杜拜石油收入雖僅占6%
這裡已成中東地區的轉運中心,觀光購物城、科技網路城。
杜拜現象 城市發展新典範
95.06.06【遠見王一芝 中時黃哲斌】
杜拜這個城市您還陌生的話,那七星級帆船飯店肯定人人皆知!其實帆船飯店只是杜拜積極擘畫的美麗遠景中的一個起點。杜拜現象背後是這個產油的酋長國,面對惡劣環境與即將枯竭原油下,一次大膽的改造實驗。...
文∕楊瑪利、王一芝
若說1990年代全世界哪個都市最令人驚豔,那就是當時正在大破大立的上海。
到了21世紀的今天,若問全世界哪一個都市最令人驚豔,那就是杜拜了。
國際媒體評論:杜拜是新紐約。面積約台灣1∕9、一個台東縣大小,人口只有140萬的杜拜,正用無人能比的企圖心、創造力、想像力與執行力,克服沙漠的種種限制,在21世紀初,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城市發展的新典範。
今日杜拜 新十里洋場
只不過30多年前,1971年,杜拜才脫離英屬殖民地,與其他六個沙漠中的游牧民族,聯合成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。那時候的杜拜,還是一個人口不過10多萬人的小港口。
波斯灣海水延伸進入杜拜城,形成一條天然的運河。傳統以來,杜拜人就圍繞著這條運河維生。這條天然運河讓杜拜成為鄰近各國的貿易轉運站,傳統木造的帆船,進進出出波斯灣,運送物資到鄰近各國,讓杜拜人成為天生的貿易商人。
而30多年後的今天,杜拜已不再只是小港口。杜拜國營的「杜拜港埠世界公司」(DP World),港口貨運吞吐量,八年內已經從280萬TEU增加到762萬TEU,成長幅度超過170%。
23兆熱錢流入
世界最大的建設案都在這裡
5月的杜拜,滿地焚燒著陽光。站在主幹道、以阿聯國前總統命名的薩伊德(Sheikh Zayed)路,有著杜拜現任邦長穆罕默德(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)照片的偌大路邊看板,寫著他給市民的一句最重要的勉勵話:
「夢想沒有極限,持續往前。」
的確,從市中心沿著這條主幹道往外直走,在仍是一片滾滾黃土、一望無際的大片荒蕪土地上,雖然偶爾可見幾隻駱駝緩步而過,但呈現出來的已經是堪稱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建築工地。
據統計,目前杜拜擁有的高樓起重機,就占了世界1∕5。
一個個用籬笆圈起來的建築工地,都是台灣人無法想像的大面積。光看路邊的看板廣告,就看出這個都市的企圖有多麼的大:
「商業灣(Business Bay) --區域最大的商業首都將在你的右手邊崛起。」
「世界即將有一個新中心點--杜拜購物中心(Dubai Mall)。」
接近興建中的世界第1高樓、超過750公尺的杜拜塔,每四到五天就增高一樓,標語則是:
「歷史正在創造中」。
幾乎每一個建設案都可以冠上「世界最大的」「區域最大的」頭銜。
「杜拜發展只能用一日千里來形容,」已經到過阿聯國六次的外交部長黃志芳說。
目前正在杜拜進行的各項建設,加起來超過7000億美元,將近23兆台幣。據世界銀行統計,整個伊拉克的重建資金,也不過530億美元,還不到杜拜的1∕10。
胃納1500萬旅客
1兆元鋪蓋10公里度假中心
坐在四周是諾基亞(Nokia)、戴爾(DELL)、西門子(SIEMENS)、IBM等國際知名科技廠商,所專屬辦公大樓的杜拜網路城(Internet city)辦公大樓內,業務總監瑪吉德(Majed Al Suwaidi)說,「我們邦長天天有新想法,今天報紙看了嗎?今天又宣布一個學術城教育計畫『學術城』(Academic City),將投下120億杜幣(約新台幣1080億元)。」
杜拜網路城市是在2001年,杜拜當局決定往知識經濟的都市發展後,才擬訂出來的計畫。短短五年內,已經有超過835家跨國大科技公司在此設據點,有3萬5000名多數來自海外各國的高科技人才在這裡工作。
「過去兩週,還有10幾家在洽談中,數目一直在增加,我們有無限制的面積土地,可以給大家發展,」負責招商業務的瑪吉德補充說:「台灣還很少人來喔,應該可以來看看。」
就在網路城市訪問過後的兩天,杜拜舉辦第13屆中東旅遊展當天,邦長穆罕默德又宣布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大計畫:杜拜將砸下1000億杜幣(近新台幣9000億元),興蓋全世界最大的休閒、度假、娛樂中心,包括31家飯店群,100家戲院,整個建築區域光長度就有10公里長。
計畫中,旅館房間數目達2萬9000個,是目前杜拜旅館房間數目的一倍。
興建目的是為了迎接2010年後,觀光客可望從目前600多萬人突破到1500萬人的目標。
任職於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區「傑貝阿里」(Jebel Ali)的第1位本地女性銷售經理羅塔(Hala Lootah)說,每天一打開報紙,就可以看到邦長的新計畫。
「他好像有一個潘朵拉的盒子般,每天都有新的點子,而且是大點子,他總是看得很遠,」羅塔同時也是邦長夫人的私人幕僚之一。
230%GDP成長
中東小港,變成海空轉運中心 還在大興土木中的杜拜,未來無可限量,但光看現在的杜拜,從獨立建國算起,30年多年內,杜拜已經從小港口,成為中東地區的海運與空運的轉運中心、觀光城、購物城。
成長快、規模大、服務好、企圖心強、有遠見、執行力佳,這些特色交織,共同締造了21世紀版的杜拜傳奇。
從1995年到2005年,杜拜的國民生產毛額、GDP總值,成長了230%。
10年內,杜拜的觀光住宿人數,從1996年近200萬人,成長到2005年的600多萬人。同時期,杜拜機場過境人數,也從800萬人,成長到近2500萬人。
不僅成長快、規模大,杜拜在很多層面上,還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才是最頂級的服務。
除了知名的帆船飯店被客人封為七星級外,1985年才成立的阿酋航空,更在短短20年就得過超過250個獎項,被公認是世界上服務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。
中華航空董事長魏幸雄接受《遠見》訪問時就提到「很快的,阿酋航空新飛機頭等艙,會有獨立的套房、健身房、盥洗室、餐廳。這真是過去想都想不到的事情。」
Dubai Yesterday
杜拜經驗 只當第1名
問許多杜拜人,為什麼凡事都要做最大、最好、最快?他們異口同聲地說:「沒有人記得誰是第2名,就像一場比賽,只有第1名才會被永遠的記起。所以我們必須是第1名。」
「我們雖是小國,但我們的眼光和野心都很大,」(We are small, but think big)極具影響力、已在杜拜工商協會任職23年的祕書長阿布都拉赫曼(Abdul Rahman G. Al Mutaiwee)風度翩翩地說,但眼神流露出強烈的企圖和魄力。
70年代 沙漠運河
一開始,政府連600萬都借不到
杜拜人的邏輯裡,不僅要做第1,他們更深刻瞭解到自己身處沙漠,除了一片黃沙,什麼都沒有;又雖然身處中東產油區,但也只有一點點石油,只占經濟產值6%,而且2010年就可能用完。
過去20多年,一路參與杜拜重大發展決策的阿布都拉赫曼,很自豪杜拜的發展,「太多比我們富有的國家,卻沒有做出能與我們相比的事,我們有頭腦,你要知道,不是錢賺人,而是人賺錢。」
分析起來,杜拜的快速蛻變,領導者的遠見與決心,是最重要的關鍵。1958年上任的前任杜拜邦長拉希德(Sheikh Rashid bin Saeed Al Maktoum),是現任邦長穆罕默德的父親,從上台後就展開一系列開發杜拜的重大計畫,終在20、30年後,開花結果。
為了擴展貿易,拉希德第1步決定將波斯灣運河擴寬、加深,好讓更大的船隻可以進出。但是杜拜當年很窮,「當時邦長算過,只需要10萬英鎊(新台幣約600萬元)就夠了。
但是英國政府卻不願意借錢給我們,邦長只好到當時比較有錢的科威特去借錢,但是科威特也不借錢給我們。最後,是幾個生意人捐錢給政府,才擴寬運河的,」現任杜拜港埠世界公司副董事長的加瑪爾(Jamal Majid Bin Thaniah)回顧歷史。擴寬運河後,拉希德還不滿足,他心中更大的遠景,是希望擁有規模夠大的港口。於是,他又借錢興建運河邊的第1個杜拜港口「拉希德」(Port of Rashid)。1976年,拉希德港已經是可以讓貨櫃船進出的大港口了。
80年代 沙漠市集
30年前就把世貿中心準備好
擴建港口對拉希德而言,還是不夠。當他決定在離市區一小時遠的傑貝阿里,那片沙丘中開挖一座世界最大的人工港時,杜拜人民私下都在問:「邦長是不是瘋了?」
拉希德還在一片沙漠中,興建了波斯灣地區最高的37層大樓,當做世界貿易中心,希望將杜拜變成中東的會展中心。白色的大樓外觀,高聳在空蕩蕩的黃沙中,當年當地人都笑稱它是「喔,那個白色大象啊!」意指這不像是真的,像是傳說中才會發生的事情。
15年前,計畫到到杜拜策劃中東旅遊展的主席納特立(Tom Nutley)回憶第1次到杜拜,從旅館到世貿大樓的路上,馬路兩邊空蕩蕩的,什麼都沒有,納特立還不解地問當地人:「怎麼會把貿易中心蓋在一片無際的沙漠中?」
然而,今天不管是港口、還是世貿中心,都已經成為杜拜最繁忙的地方。傑貝阿里港還持續在擴建中,緊鄰成立的自由貿易港區,已有5000多家跨國企界在這裡設據點,包括台灣的宏碁、明基、中強電子等。而那棟白色大象,今天更是全年展期不斷,為杜拜帶來的龐大的商機與人潮。
千禧年 沙漠觀光
帆船飯店已是旅遊地圖的重點
1980年代,當港口貿易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,杜拜領導者又有了新的遠見,那就是發展觀光。
「我們永遠在想,要開發新的財政來源,國家必須不斷創造新的成長曲線,」幾乎所有的杜拜人都會這樣告訴你。
2000年,在台灣領有導遊執照的楊海倫,剛跟著做貿易的先生定居杜拜,有一天翻開報紙,赫然發現上面寫著,「我們國家憂慮石油逐漸枯竭,必須轉型發展觀光,需要大量導遊。」
對多數台灣人而言,沙漠中什麼都沒有,要怎麼發展觀光?但是對杜拜人而言,他們不這樣想,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的優點。
我們有太陽,嬌豔的太陽,全年365天都不下雨;我們有海岸線,溫暖的海水。這些是很多歐美人士所渴望的。我們有親切的文化傳統,阿拉伯人很好客,」杜拜觀光局負責海外入境旅客業務的經理哈瑪德(Hamad Mohammed Bin Mejren)說。
尤其當杜拜象徵的帆船飯店在1999年開幕後,哈瑪德的部門,光去年就接待500多個海外記者團。他進一步指出,15年前,杜拜的入境旅客為70萬人次,去年已經有620萬人次,是人口的五倍以上。
到了1990年代,當全世界都在發展知識經濟時,杜拜也搭上這個潮流,網路城、媒體城(media city)一一出籠。
30多年來,杜拜已從小港口變成眼前這個國際化的、現代化的摩登都市。
靠著一任任領導者的遠見與企圖心,加上成功的執行力、與國際行銷,杜拜的21世紀版傳奇,才剛剛開始。
杜拜傳奇 一千零一變
記得直到搭上飛機的前一刻,我們還在擔心杜拜沙漠的酷熱,會不會把人曬昏?明定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1點的好命杜拜人,會不會根本懶得接受採訪?
深受回教社會男尊女卑文化影響的杜拜人,會不會排斥女生?尤其《遠見》的三人採訪小組中,有兩個是女生。事實證明,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。
雖然仍然沒辦法在杜拜炙人的太陽下,站超過五分鐘,但是杜拜室內皆裝有冷氣,觀光客白天可以躲在旅館或47座購物中心,等到傍晚再出門。
看似懶散、沒有紀律的杜拜人,其實大都相當勤勉,1點鐘,下班時間一到,不管是觀光局、工商總會或是DP World的辦公室,還是有很多穿白袍、戴頭巾的當地阿拉伯人,振筆疾書地加班。
沒問題,這裡是杜拜
杜拜人也不像過去刻板印象中的保守嚴肅,而是友善又好客,回答問題慎重不急躁,一點也沒有草率打發的樣子。
有趣的是,同一個杜拜,卻有兩種截然不同面貌。參加阿拉伯旅遊展記者會那天,有位外國攝影記者趕到時,以為自己遲到,頻頻致歉,旁人不慌不忙安慰他,「沒關係,還沒開始,This is Dubai,」(意指杜拜延遲開始時間,是很正常的事)。
5月中旬的探索頻道(Discovery)用了同樣一句話形容杜拜。因為杜拜政府臨時想在接近完工的人工棕櫚島外,再加一個可以住10萬人的防波堤城市,很多人質疑可行性,但負責興建的Nakheel集團執行長說,「沒問題,This is Dubai,」(意指今天宣布,明天就可以動工)。
鍥而不捨下,這趟行程我們採訪到了阿酋航空董事長、帆船飯店總經理、工商總會祕書長、DP World副董事長等杜拜當地重要人物,甚至還貼身在杜拜邦長身旁,觀察他巡視中東旅遊展。
杜拜能,台灣為什麼不能?
但最遺憾的是,未能進入據說不對外開放的海水淡化廠參觀。
身處於雨水短缺、沒有地下水的沙漠,杜拜整個邦包括花草樹木的灌溉、140萬人的民生必需、30家大型旅館的用水,以及建設工程的需求,這麼龐大的供水需求,全靠海水淡化。連平均年雨量2500公釐、全省至少有70個水庫的台灣,前一、兩年都曾被缺水的問題所擾,杜拜又是如何克服先天限制,利用海水淡化造水而全年不缺水?
回到台灣之後,腦海不時浮現到杜拜的第2天,中強電子駐杜拜總經理詹小娜開車載我們到裘美拉海灘散步的景象。著夏夜的晚風,腳踩在由溫轉涼的波斯灣海水,遙看白天豪華氣派的帆船飯店,在七彩霓虹燈的照射變化下,竟像極了波斯灣上的一顆夜明珠。
心裡想著,像杜拜這種什麼都沒有的沙漠化外之地,都可以克服造景以及缺水的先天限制,打造出讓全世界爭相朝拜的人工旅遊天堂,台灣實在沒有理由輸給杜拜。
留言列表